印染计算机配色技术的应用

为了管控印染品的颜色品质,就可以应用计算机测配色系统。本文就给大家带来印染计算机配色的原理以及实施步骤,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看看吧!

印染配色

印染计算机配色原理:

印染计算机配色系统实现两种特殊功能的光学模型:首先是将单个染料的浓度与染料在使用中的一些可测特性联系起来,其次是描述染料在混合物中的表现规律。以Kubelka-Munk理论作为光学模型的是,用吸收系数(K)、散射系数(S)两个参数将色样的反射比值与染料浓度相联系,并假设在染料混合物中,以K和S的加和性来表征各染料在混合时的光学特性。

印染计算机配色步骤:

自动配色首先是通过输入标准色样和建立定标着色基础数据库,然后由计算机CAD软件计算或预测染料配方。配方计算的过程是:先由选定的染料组合和配色技术条件预测初始配方,根据配方与标准色样的色差DE确定是否需要修正配方;假如色差DE没有达到阈值,则须进行配方的修正;当色差DE小于阈值时,计算配方的同色异谱指数(M),以此评价其光谱异构程度,同时输出配方;当符合设定条件的配方数超过预设值时,应用某种算法进行配方选择,并按成本或可行性对配方进行排序以供选用。

建立定标着色基础数据库可为自动配色计算配方时提供所需的染料数据,而对定标着色染料的选择是从其价格、力份、色牢度、相容性以及色域范围等方面作出综合考虑。基础色样的制作是根据染料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浓度梯级,通常采用6-16个浓度梯级。基础色样还包括白坯织物的染色,以及在同样染色条件下不加染料而只用助剂所制成的织物。整个配色过程主要有:标准色样的测量、初始配方的计算、初始配方的小样试染、配方修正以及修正配方的染色等等。配色CAD系统具有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自动配方预测与排序、预报其色差和同色异谱指数、理论配方校正、配方修正或修色、混纺织物或混料配色以及价格等基本功能。实际应用中,自动配色可能还存在许多影响配色精度的因素。如基础色样和标准色样光谱测试时的仪器量化误差;织物的纱支数、密度及纤维构造;染色工艺和设备;染料的差异及拼色的相互作用等。

推荐

联系我们

400-666-2522

  • 客服一
  • 客服二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