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着色颜料的配色原理及电脑配色方法介绍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着色工艺是塑料制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保证塑料颜色的准确性,塑料着色颜料配色的准确性是前提。本文对塑料着色颜料的配色原理及电脑配色方法做了介绍,对颜料配色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塑料着色颜料的配色原理:
配色理论通常包括加色法和减色法两种,加色法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相混合时,会同时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刺激人的视觉器官,使人产生一种新的色彩感觉,即呈现另一种色光的方法。
减色法是指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经过表面的吸收和散射后,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吸收和散射后所剩余部分的一种显色方法,如果某一个物体能把所照射的日光全部吸收,那么人的眼睛就看不到任何反射光线,即呈现为“黑色”;如果一物体能将日光全部反射,则人的视觉为“白色”光;如果物体选择性地吸收了一部分日光,人的视觉就只能看到它所不能吸收的那一部分光,也即物体表现出的颜色。涂料中添加的着色物质为颜料,故其配色遵循减色法原理。
就配色而言,生产涂料进行的配色,一般是采用减色配色法,即在几种颜料混合而得到新颜色颜料的过程中,混合料中的每一种颜料都会从照射到这个混合颜料的白色光线中减去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和一定数量的光能。可见光线的波长稍有不同,颜色便不一样,人眼对它们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减色法混合中的三原色是青色,品红,黄色。基于减色法理论,等量的品红和黄色拼混为红色,若黄色偏多则为深黄色,品红多则为金黄色;等量的黄色和青色拼混为绿色,若黄色偏多则为翠绿色,反之则为墨绿色;同理等量的品红和青色拼混为蓝色,若采用不同的比例就会出现不同的彩色。若把三原色等量混合则变成黑色,而不同于减色法中的加色法调色,三原色红、绿、蓝相加为白色。因此只需制备红黄蓝三原色色浆,即可满足塑料颜料丰富多彩的色彩需求。
塑料着色颜料电脑配色方法:
传统的人工配色非常依赖于配色人员的经验,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员,也不可避免出现试验过程中调色过头和选择颜料不当而不得不使用更多种颜料进行配色,这样往往导致配方复杂化并且配色效率低下。电脑配色技术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虽然仍不能完全脱离人工介入却能极大地提高配色效率。在电脑配色中,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选择适当的3种颜料进行配色,如果颜料基础数据制作得准确的话,经过2至3次试验就可以获得成功。电脑配色还可以预测配色结果与标准样品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色差情况,这是传统配色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正由于这些优越性,电脑配色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着色中。塑料颜料电脑配色方法如下:
1.制作单色样板。
根据电脑配色原理制作相应的单色样板,实际应用中为了达到较高的配色精度,针对某个颜料,就要采用一系列的浓度C1,C2……制作单色样。通常每一颜料从可能的最低至最高大致等分地分成6档浓度比较适宜。
2.建立基础数据库
用分光光度计测试第1步制作的单色样板的反射光谱数据。由于库贝尔卡-芒克理论仅适用于光线在不透明介质中被吸收和散射的情况。因此应该选择能够去除镜面反射光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而单色样样板也应该是不透明的。测试数据按不同着色浓度分别输入电脑。没有经过着色的“本色”样板数据也要作为本底输入数据库。不同型号或配方的塑料要建立不同的数据库。
3.标样测色
用测色仪器测量出打样颜色的色度值,输入配色系统与标样色的标准值进行分析、比较,并计算出两者的色差值△E。
4.电脑配色
电脑配色应该由具有一定配色经验的人员来操作。首先挑选3种可能的颜料让电脑进行试配色。根据电脑给出的配方浓度再次选择相应浓度的颜料基础数据进行模拟就可得出首次配色结果。如果给出的预测色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差距太大就应该选择其他颜料组合重新拟配。虽然现在有些配色软件声称能自动输出最佳配方,但实践中发现人工介入的手动方式往往是效率最高的。
5.配方选择及修正
将小样测色结果输入电脑进行色差比较,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进行校正运算。按照修正配方再次进行小样试验直至达到规定的色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