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计算机测色配色的方法和流程

传统纺织印染的配色主要采用的是人工配色的方法,这种配色方法效率低,且配色结果不够准确,还容易造成浪费。随着计算机及色度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了纺织印染计算机测色配色的方法和流程。

计算机配色方法及流程

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在纺织印染中的作用:

对纺织品颜色进行判断评价的传统方法是在特定的光源条件下依靠目测的方式进行的。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局限性,其对颜色的感知是一种色知觉,因此使用常规的语言文字难以准确描述,也难以在不同的观察者、光源条件以及观测方式下对颜色判断实现统一的认识。这就使得在纺织品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容易产生关于颜色评价的纠纷。

纺织品的仿色打样是染整加工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工作,传统的打样依赖于人的经验积累。经验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使得仿色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成为传统染整企业中的重要环节;也由于仿色技术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客观上加重了仿色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何况由于受到人类视觉系统的限制,即使最优秀的仿色工程师,也难以完成不同光源下的颜色仿制和重现。

计算机测配色技术的发展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现代计算机测配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1.客观的颜色判断(排除因观察者、光源、观测方式等条件的影响);

2.色差的评价和颜色的远程传递;

3.染色牢度的客观评价;

4.颜色深度的评价(也可应用于染料的强度测试、提升性能评价等);

5.条件等色(同色异谱)的评价;

6.智能化计算机染色配方计算和生产过程中的颜色管理。


纺织印染计算机测色配色的方法:

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主要指分光光度仪,所有的颜色都需通过它测量后转变为数据,传输给软件处理。软件是整个测配色系统的核心,包括测色、配色、数据管理等功能。

1.测色

使用分光光度仪进行测色,能够准确反映样品之间的色差,为配色提供颜色控制标准。测试试样的选择和制备应严格,尽量使被测样品接近“理想试样”。测色时尽量使试样尺寸大,表面光滑、平整、各向均匀、不带荧光、不透光等表面性质和在仪器上的安排均须考虑。同时,对色度环境参数,如同色异谱评价光源、CIE标准色度系统、色差容限等予以合理设定。

2.基础数据库建立

配色前需制作由浅至深的单色样基础数据库。染料浓度范围略大于实际应用的最大值。基础库也包括空白织物的数据,不加染料而只用助剂并以同样的染色条件制备空白染色织物。建库时,首先输入空白织物的名称和反射率数据,然后输人染料的相关信息,如染料名称、价格、浓度范围、染料供应商等,最后输入该染料各档色样的打样浓度和反射率数据,贮存各染料的基础数据,建成染料基础数据库。

由于测量以及工艺的误差,还需要对基础数据库进行修正。通过各染料的反射率、KIS值、浓度c之间的比例关系,对曲线图进行光滑和校正处理,并保存到基础数据库中。

3.配方库建立

配色软件计算配方时,单以基础数据库为依据,配色成功率不高。建立一个便于管理的配方库尤为重要,不但可以提高企业技术资料科学管理的水平,还能用于配方的检索和修正,提高配色的效率和准确性。

企业将日常小样室和车间的实际染样测色并存储,同时把该染样的相关信息如配方的颜色、名称、织物类别、具体配方、助剂等一并存人,避免大量保存染样实物的麻烦。在配色时,可在存储的配方中快速找到与来样相近的所有配方,并用于配方修正。


纺织印染计算机测色配色的流程:

当接到客户来样时,通过染料基础数据库配色和配方库的修色,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配方。将该配方染样后,与配色品样进行测色比较,若符合色差要求,则该配方传送至车间用于生产,同时将该配方存人配方库。若染样不达标,则继续上述操作,直至找到容差范围内的配方。当存在多条符合容差条件的配方,可按成本或可得性对配方进行排序,供用户选择。

计算机测配色的工作流程如下:

计算机测配色的工作流程

推荐

联系我们

400-666-2522

  • 客服一
  • 客服二
  • 微信